是語言發展比較慢還是語言障礙?常見迷思解惑

關於語言遲緩和語言障礙的常見迷思

首先,您必須了解有幾個關於語言遲緩和語言障礙的常見迷思,因為他們往往會導致誤解和延誤診斷

第一個普遍的迷思是 所有語言遲緩的孩子在沒有治療介入的情況下會『追上』同儕。」雖然一些因環境因素導致語言遲緩的孩子,可能會在增加刺激和互動後追上同儕的發展,但研究顯示,許多語言遲緩的孩子,尤其是那些有遺傳或神經發展問題的孩子,會發展成發展性語言障礙(DLD)。根據Bishop(2006)的研究,許多語言發展較慢且沒有接受早期的孩子,其語言困難會持續到學齡期,通常會被診斷為DLD。

另一個迷思是「雙語會導致語言遲緩」❌「雙語的小孩本來說話就比較慢」。研究一致顯示,雙語兒童可能最初在兩種「各別」語言的發展上看似較慢,但總體詞彙量無異,且最終能夠在兩種語言上達到熟練,不會有持久的遲緩或障礙(Paradis, Genesee, & Crago, 2011)。雙語兒童應和與單語兒童達到相同的語言發展里程碑,不會比較慢(例如:1歲3個月還沒有單字、2歲還不會組合字詞⋯⋯)

最後,還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認為「DLD的孩子只是『懶惰』或『努力不夠』」。DLD是一種神經發展狀況,有其特定的潛在生理原因,受影響的孩子需要特別治療介入和支持來改善其語言技能。

語言遲緩和語言障礙的成因

在兒童語言障礙的領域,辨別由於環境刺激不足引起的語言遲緩發展性語言障礙(DLD)對於制定有效的治療計劃至關重要。這兩種狀況在其原因、特徵和治療方法上有所不同。無論何種原因造成語言發展落後,都需要儘早協助評估和治療。以下是一些關鍵特徵及其相關研究的總結,用以幫助進行鑑別診斷。

環境刺激不足造成的語言遲緩

發展性語言障礙(DLD)

鑑別診斷建議

參考文獻